給每一個孩子掌聲(1993-2002年的故事)

這幾天回家之後整理學生們的生活錄影帶,看著一幕幕的影像,思緒也跟著倒帶回到那段充滿歡笑與淚水的日子,在這些影帶中讓我很珍藏的是每一屆學生的音樂會實況。
第一屆學生所辦的音樂會,那時候校園風氣沒有這麼開放,沒有這麼「專業自主」,一切都要低調處理,靠著第一年教書天不怕地不怕的「憨膽」。那時班上的音樂老師是夏村老師,唯一的來賓是念慈老師,音樂會就借用音樂教室辦起來了,看板還是用小黑板畫的。學生每一個都要表演,也沒有經過彩排,穿的都是有點「五年級」的卡其制服,當然表演中「突鎚」的也不少。不過,那天的聖誕音樂會大家都很high,最後的大合唱「窗外有藍天」,學生就把尾音拉得高高的。
第二屆的音樂會就進步很多了,選擇在國樂教室(視聽教室)辦,這一次已經有節目單了,孩子們還編了一齣音樂劇,演出的內容變得更多樣化了。在白天舉行的聖誕音樂會,記得沒有幾位家長參加,不過師長們卻來了不少,讓這個很特別的一班,擁有更多的掌聲與鼓勵。辦音樂會也成為我和孩子間的約定。
第三屆的音樂會就很ㄅㄧㄤˋ了,五年級的音樂會還不是搞得很大,也是選擇在國樂教室舉行,不過已經有學生在跳當時所流行的「馬卡蓮娜」了。到了六年級就弄得很特別,因為一年多的時間裡,班級家長會參與熱烈,有家長就提議在音樂會之前先舉辦個餐會,而且選在假日的晚上,音樂會完後再辦個舞會。看著家長很有興致,學校也更開放了,就很「勇敢」地答應這麼辦了。孩子和家長們將音樂教室擠得滿滿的,每個人都盛裝打扮,男生穿正式長褲,女生穿裙子,看起來很不一樣,很符合那年的「主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為了演出效果更好,孩子們還要求彩排。音樂會之後的舞會則是另一個意外,沒想到班上的小男生居然敢主動地邀女生跳舞,不過當時的男、女主角,現在好像……。
第四屆則是一年辦了兩次音樂會,一次在聖誕節,另一次則是畢業前。聖誕音樂會就在班上教室,孩子玩的很高興,所以應他們要求畢業前在新的視聽中心再辦一次,還邀請小天使班的小朋友參加。印象深刻的是這一屆孩子很會跳舞,特別是為了準備畢業音樂會,幾個小男生在前一天跑來我家,要求借宿一晚,讓他們可以在我家練舞,他們把我家的客廳沙發搬開,就一直練習到十一、二點才睡覺,第二天跳的非常棒,在他們畢業前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去年畢業第五屆的孩子,一共也辦過三次音樂會,其中兩次我還參加演出。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現自我,而且在過程中也學到更多。我們嘗試以主題教學活動的方式協同教學,美勞王瑾老師指導孩子分組佈置場地,還舉辦佈置票選活動;音樂禮綾老師配合音樂課進行彩排及配器指導,提醒孩子該如何分部;音樂會後舉辦感恩祈福儀式,讓孩子點蠟燭繞行校園一週。這一屆的表演形式更精采了,最值得一提的是孩子自己編了「火焰之舞」,畢業前還有告別版,雖然舞王跳得不怎麼樣,但卻是充滿創造力的。在音樂會裡,雖然孩子的表現沒有很高的專業水準,但是看到孩子的努力和用心,給每一個孩子掌聲,這是一定要的啦!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