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喜悅(1996-1997年的故事)

又上完了一個星期的課,星期六的下午放縱了幾小時給疲憊的身心,回到學校的教室裡再次拾起紅筆批改作業。操場正有著一群人,接續著校園裡忙碌的心情。

一本本的範本,使得眼睛有些累了。一句「老師」讓自己想起這個角色,原以為是班上的孩子無聊跑來學校玩,然而有些熟悉卻又陌生的臉孔帶來了一份驚奇。

是他,一個想不到會再見到的孩子,上次的相見是在畢業典禮時。經過幾個月的成長,他變得更瘦、更高、更懂事了。師生重逢,許多往事又再次浮現。

記得剛接這班孩子時,剛當完兵,心情上還沒有調整好,又聽到許多的傳聞,心中的壓力一直放不下,而這個孩子就是我所牽掛的。他的功課並不理想,有些早熟的心理帶著一點點的叛逆。幾次師生間的衝突,彼此都動了氣,看著他紅了的眼,內心深深地歉疚與自責,好幾次想放棄這個好不容易才決定要走的人生路。漸漸地,我試著瞭解孩子的個性,儘可能的希望孩子能接受我,雖然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個學期過去了,孩子有些改變,對於功課願意多花些時間,在游泳池裡積極地希望爭取好的成績。我永遠記得那天的比賽情景,他用盡全力,雖然沒有拿到第一,但他已經證明了自己做到了。我也記得畢業之前,他在作文上為自己五年級時的表現向當時的導師致歉,以及那張他自己親手完成的感謝卡。我知道孩子真的長大了,也變得更懂事了。

如今的他,或許還有一些小缺點,但就像他拾起小石頭丟向操場的模樣,我相信他已不再是那個「無法無天」的孩子,不再是那個已經被放棄的頭痛人物。成長的痕跡留在那還是有些童稚的臉龐,而我心中的那份掛慮也應該可以放下了。

在他要走時,當老師的我免不了還要再多叮嚀幾句,希望他能堅持下去,或許現在的生活有些累、有些辛苦,但是為了自己,這是值得的。

再回到辦公桌時,雖然還有好幾份作業要改,但是我的內心卻是喜悅的,因為我知道,我還是適合這份工作的。

後記:這一篇的初稿寫在五年前的一個午後,雖然只有幾行文字,不過現在讀起來還是有些激動。當時的我曾猶豫於未來的抉擇,遇到了這個孩子讓我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以前讀師院時,教授們常說當老師最大的喜悅來自於那份「教育愛」,只是未進入教育現場實在很難體會到什麼叫做「教育愛」。教了幾年書之後,慢慢地可以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可貴。因為教育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這個孩子國中畢業後,因為家裡發生一些變故,沒有繼續再升學,目前在台北工作,不過這些挫折並沒有打敗他,從孩子堅定的眼神,還是可以看到他的未來。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