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光復的理由(2003年的故事)

前幾天一位文化界的大老問起我:「真的決定要回學校了嗎?」,這些日子以來我常常面對這樣的問題。來到文化局的這段時間裡,我認識了許多人,也學到了很多事情,一年的時間也能讓我看到許多未曾有機會接觸的事情,選擇回學校當然有些理由,不過似乎在心中一直有一個愛上光復的理由。
坦白說,這幾年裡好幾次已經做了決定,想讓自己到外面去飛一飛,看看不一樣的世界,最後還是留下來了,我想這或許是對於「家」的眷戀及依賴。而那些是是非非,好像相形之下並不是多大的問題。
那天回學校參加運動會,聽說還可以領獎,原來已經在這裡十年了,感覺前不久才回到學校服務,看著整間辦公室都是「老師」,校長介紹我是最「年輕」的老師。那時候的我,聽到老師們在討論考績獎金的年資時,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而我連零頭都不到,如今「十年」了。
曾經有人問我:回到母校服務會不會有壓力。其實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而且當年因為已經好久沒有校友回來服務了,所以大家常常會關注著我的「行為」。例如:想看我的教學觀摩、提醒我別和孩子混得像兄弟一樣、年輕男老師要注意和女學生間的互動關係,在許多老師的眼裡我還是那個「愛哭」的學生。雖然在以前沒有「實習輔導老師」這樣的制度,不過在光復曾經有太多位「師父」指導過我,這股在光復裡重要的「穩定力量」,也是讓我愛上光復的理由。
當年和我一起在校園裡打球的學生也讀到大學畢業了,那群喜歡躺在草地上看雲的孩子今年上大二了,第一次帶出去騎腳踏車的則讀高三了,最多才多藝的一屆畢業生也上高二了,最近一屆畢業班的孩子很快地也要上高一了。想起這一段曾經走過的歲月,或許也是讓我愛上光復的理由。
因為光復,讓我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因為光復,給了我改變人生的因緣;因為光復,我認識了一群執著理想的人;因為光復,我找到屬於自己該走的路。唯一遺憾的是,十年光復的生活,還未能找到可以攜手同行的夥伴。雖然如此,這些「因為」,也是讓我愛上光復的理由。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