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老師的天空(2003年的故事)

以前的我是公費分發回到宜蘭來的,很僥倖地大學時成績還不錯,而那一年剛好光復有開缺,所以有機會進到學校來。不像現在想進到學校來,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的。前些時候為了宜蘭縣教育深度對談,參加了幾次討論會,幾所學校都反映到實習老師的相關問題,坦白說,還有點慶幸生對了時代,現在想當老師是很難的,而實習老師的考驗就是第一關。
有一部公共電視的戲劇:「大醫院與小醫師」,描述了實習醫師的生活,與其所接受的養成課程,看完之後我對照目前實習老師的輔導制度,產生了一些想法。而之前幾次擔任實習輔導老師的經驗,再和實習老師互動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一些事情。目前的實習老師大多數是自費生,實習期滿後要參加教師甄選,這項甄選對於實習老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而實習階段就應該讓老師們做好所有的準備。
首先應從實習輔導老師與實習老師的配對做起,實習老師在實習前應該會有一些計畫,例如:某位老師對於低年級的教學情況較不了解,希望透過實習過程更深入地學習,或許就應該先安排在低年級。而實習輔導老師也應該有機會先了解實習老師的想法,再進行配對,這樣雙方在之後的互動上會更融洽。
第二,定期的輔導座談,有時是和實習輔導老師一起的,有時則是實習老師之間的對話,有點像是實習醫師的「morning meeting」,讓實習老師拋出問題,找適當的老師提供專業的支援,也可能是發現教學回饋的心得或個案,讓實習老師們研討解決之道。這項座談時間可以請教務主任主持,選在每天(或兩天一次)下午的時間進行。
第三,落實同儕輔導,觀摩前輩的教學情形是很重要的學習,實習老師應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有所了解,如果對於注音符號教學不熟,可以先協調觀摩一年級剛開學時的教學活動,或是對於體育科教學不會,也應安排觀摩這部分的教學。
第四,有效能的行政實習,行政實習是目前常被詬病的地方,有些學校把實習老師當成最好用的幫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是什麼。例如:開學時有些學校為做好準備,所以兵荒馬亂的,因此就會找實習老師支援。其實,在這個時間點上,實習老師最需要學習,觀察一位老師如何編排座位?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收心上軌道?帶一個新班,如何與學生建立關係?這一些如果錯過了時間點,就很難NG再來一次了。
實習老師的初體驗應該會是辛苦的,如果能在過程中學到很多的事情,這樣的辛苦是有代價的。「教學相長」,精緻的教學品質是建築在經驗的累積上。帶實習老師會很累,不過能幫別人打開一扇看到天空的窗不是很好嗎?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