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朋友

這一班孩子畢業快六年了,也開了六次的同學會,就算是住在高雄、台北的同學也會趕回來參加,孩子彼此珍惜這份感情,讓我都很感動。第二屆的孩子曾經有過「荒唐」的日子,但是孩子內心是很善良的。班上有幾個孩子對我影響很大,也讓我更堅定於繼續走教育這條路。

有一個長得並不高的小男生,在班上他有點像是「大哥級」的人物,許多人都聽他的。為了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開學不久之後,我先找他談談,經過深入的訪談發現孩子之所以會變成大哥,其實和家庭有關。不過大哥通常是講義氣的,同學們選他當康樂股長,那時剛好學校有體育競賽,所以就全權交給他負責,比賽成績也很不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很快地那個小團體就被收編了,也讓我更容易進入孩子的世界。

另一個男生也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剛開學繳代辦費時(那時還是老師代收),過了繳費期限孩子還是沒有繳,為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先進行一次家訪。很難想像孩子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父親離家出走,留下媽媽和兩個孩子,這個大哥為了要負擔家計,放學後還要工作,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在電子工廠看管機台,這是七年前事情,沒想到民國四、五十年代的社會經驗,竟然還會在八十年代重演。那時孩子沒有錢訂便當,每天訂便當時我拿錢請這個孩子代訂,並且順便多訂一個,上學期的午餐便當費就解決了。下學期時有位輔導老師很熱心地,每天都幫孩子訂便當。畢業那天,看著孩子領到畢業證書,其實心裡更擔心的是孩子之後的生活該如何?

其實這一班每個孩子都可以寫成一篇精采的故事,想起和他們相處的日子,心裡會有許多的感慨。以前在大學唸教育社會學時,有學者提出一個概念,認為教育是讓孩子發生社會階層流動的機會,透過教育可以改變孩子的未來,而這一項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看著孩子的改變,我相信這個主張是有意義的,不過身為老師的我們是否能提供給每一個孩子公平的教育機會呢?我們有選擇孩子的權利嗎?當老師的「天職」是什麼?

畢業後孩子每年都開同學會,都有同學主動地聯絡,原先擔心讀普通高中的會和已經在就業的孩子會有對話空間嗎?沒想到他們的感情非常好,雙方都會很主動地和對方聯繫,相互鼓勵,就像是在國小時的情景。有人說孩提時的朋友會是一生的朋友,我想對於老師來說,珍惜感情、充滿回憶的學生,也會是你一生的朋友。

[@more@]

朱堯麟

在這個blog蒐集Shake老師的教學歷程, 其中的教學資源提供非營利使用, 也歡迎與Shake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