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學年度第一學期家庭教育委員會議 會議資料冊

 

時間:102年9月4日

地點:本校校長室 與會人員:如簽到冊

主席:賴尚義校長 紀錄:萬巧如

壹、主席報告

貳、工作報告:

一、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成立家庭教育委員會。(附件一、二)

二、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辦理親職教育。(附件三)

三、依據102年家庭教育年四季主軸,辦理102學年度家庭教育活動。(附件四)

參、討論事由:

一、 本校家庭教育委員會章程增修。

主旨: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宜家字第1020000698號函訂定之。

說明:如附件一。

實施方式:

二、 確認102學年度家庭教育委員會成員組織編成。

主旨: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

101學年度第2學期期末校務會議家庭教育委員會工作職掌,

確認102學年度家庭教育委員會成員編成。

說明:如附件二。

實施方式:

三、 102學年度家庭教育活動計畫。

主旨: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 102年家庭教育年四季主軸,辦理相關活動。

說明:如附件四。

實施方式:

四、家庭教育課程實施方式。

主旨: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

說明:綜合活動課已實施社團活動,無法實施家庭教育課程。

實施方式:於生命教育月及結合人口教育月,規劃系列活動,如主題周辦理:影片欣賞 10:10~10:30於教專教室播放家庭教育影片,由輔導志工、老師講解,鼓勵各班前往觀看。

五、家長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辦法及課程。

主旨:依據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制定本校家長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辦法及課程。

說明:如附件五。

實施方式:

肆、臨時動議。

伍、散會。

 

 

附件一

宜蘭縣羅東鎮成功國民小學家庭教育委員會章程

102年6月26日校務會議通過

第一條 本校為促進家庭和諧、強化親職教育功能,規劃辦理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建立家庭教育資源與環境,依據宜蘭縣各級學校成立家庭教育委員會注意事項,特訂定「成功國小家庭教育委員會」。

第二條 依據宜家字第1020000698號函規定,本委員會之任務如下:

(一) 統整學校各相關資源,擬訂家庭教育實施計畫,落實執行並檢核其實施成果。

(二) 規劃並辦理學生、教職員工及家長之家庭教育相關課程及活動。

(三) 推廣家庭教育相關教材之應用。

(四) 整合校園性別平等教育及人口教育之宣導。

(五) 協調學校與社區家庭教育交流及合作事宜。

第三條 本委員會置委員九人至一十三人,均為無給職,任期一年,由校長、教師代表、家長及社會專業人士組成。主任委員由校長兼任之,其中單一性別委員應占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家長代表應占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原住民或身心障礙或低收入戶或新移民學生家長代表至少一人。

第四條 家庭教育委員會每學期應召開會議一次,由主任委員擔任主席。經主任委員認為必要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時,得召開臨時會議,主任委員不克出席時,由委員互推一人代理。

第五條 本委員會議須有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始能決議。

第六條 家庭教育委員會將會議紀錄及執行成果建冊列檔,其成果列為「宜蘭縣國民中小學辦理家庭教育工作訪視計畫」及「宜蘭縣表揚推展家庭教育工作績優團體及個人實施要點」評選之依據。

第七條 本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附件二

宜蘭縣成功國小家庭教育推動小組

102學年度宜蘭縣成功國民小學家庭教育委員會名冊

 

委員會

職稱

工作職掌

職務名稱

姓名

主任委員

督導考核校園家庭教育、校園性別平等教育及人口教育相關業務;家庭事件業務輔導;危機處理總負責人

校 長

賴尚義

委員

支援相關校園家庭教育業務及軟硬體設施,統整校園家庭教育、校園性別平等教育、人口教育相關業務與教育宣導、危機處理及輔導相關工作

輔導主任

蕭維霆

委 員

校園家庭教育、事件學生輔導課程、教材之研究與實施

教務主任

黃新民

委 員

校園家庭教育、事件學生生活輔導、危機處理發言及對外工作危機

學務主任

魏士欽

委 員

辦理學生、教職員工及家長家庭教育、親職教育、平等教育、人口教育之相關課程與活動﹔相關文書、資訊、資料之處理及收集﹔危機處理及輔導相關工作。

資源組長

萬巧如

委 員

協辦校園家庭教育、平等教育、人口教育、輔導相關工作及危機處理

教師代表

林玉圓

委 員

協調學校與社區家庭教育交流及合作事宜。

家長代表

王明昭

委 員

協調學校與社區家庭教育交流及合作事宜。

家長代表

賴敏慧

委 員

協調學校與社區家庭教育交流及合作事宜。

家長代表

蔡禎

 

附件三

成功國小階段正式課程外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綱要

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

二大主題軸

一、家人關係

二、家庭生活管理

五項核心內涵

1. 瞭解家庭

2. 關懷家人

3. 預備建立家庭(含生育傳衍價值)

1. 家庭資源與管理

2.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課程目標

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

※分段能力指標

1. 編號說明:下列編號中以兩大主題軸區分,並以「a-b-c-d」進行編號,a代表主題軸序號,b代表核心內涵序號,c代表學習階段序號,d代表流水號。各項家庭教育能力指標,若有可對應的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或重大議題能力指標,則以括弧標示出該能力指標。

編號a:二項主題軸,主題軸I:家人關係,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編號b:核心內涵包括:1-瞭解家庭;2-關懷家人;3-預備建立家庭(含生育傳衍價值);4-家庭資源與管理;5-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編號c:學習階段分五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

編號d:每一能力指標的流水編號。

2. 各學習階段的主要內涵:

內涵

階段

主題軸I:家人關係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第一階段

(1、2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二階段

(3、4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第三階段

(5、6年級)

瞭解家庭、關懷家人

家庭資源與管理、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主題軸I:家人關係

(1) 瞭解家庭

I-1-1-1 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生日、關係及適當稱呼(家政4-1-1)

I-1-1-2 描述家庭對個人的意義與功能

I-1-2-1 比較家庭成員間的角色、權利及責任(家政4-2-2)

I-1-2-2 描繪自己的家庭,並從中探討不一樣的家庭型態

I-1-2-3 瞭解家庭的獨特傳統

I-1-3-1 瞭解家庭成員的發展樣貌,並正向看待家庭成員(綜合1-3-5)

I-1-3-2 瞭解兒童的家庭責任

I-1-3-3 覺察家庭轉變,並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家庭出現的轉變或逆境

I-1-3-4 參與家庭活動,並省思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與家庭發展

(2) 關懷家人

I-2-1-1 關懷父母及家人多元的角色和責任(社會5-1-4)

I-2-1-2 主動和家人分享生活點滴(綜合1-1-1)

I-2-1-3 關心和愛護家庭成員(健體6-1-2)

I-2-2-1 透過分享愛、價值及傳統,以提供家人情感支持(健體6-1-2)

I-2-2-2 使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

I-2-2-3 與家人分享生活經驗(家政4-2-3)

I-2-2-4 參與家庭活動並與家人分享參與經驗(綜合2-2-3、家政4-2-5)

I-2-3-1 關懷家庭及家族中需要特殊照顧的人

I-2-3-2 瞭解並關心家庭中可能的語言或肢體暴力,並採用適當的方法避免傷害(性別2-3-8)

I-2-3-3 主動關懷家族成員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4) 家庭資源與管理

II-4-1-1 認識個人成長所需的家庭資源

II-4-1-2 參與個人物品與玩具的購買

II-4-1-3 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II-4-2-1 瞭解家庭資源的意涵

II-4-2-2 瞭解家庭日常消費情形

II-4-2-3 瞭解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II-4-3-1 熟悉如何運用個人與家庭資源(綜合2-3-1)

II-4-3-2 瞭解傳播媒體對消費的影響

II-4-3-3 瞭解與應用社區資源(家政3-3-4、自然4-3-3-1、綜合2-3-4)

(5)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II-5-1-1 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生涯1-1-1、綜合1-1-3)

II-5-1-2 參與家務工作

II-5-2-1 瞭解並實踐家務技巧

II-5-2-2 規劃、執行與檢討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生涯3-2-1)

II-5-3-1 瞭解家人作息,並參與規劃家庭生活活動(綜合2-3-3)

II-5-3-2 瞭解家庭生活和社區的關係

四、分段能力指標補充說明

主題軸I:家人關係

(1) 瞭解家庭

I-1-1-1 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生日、關係及適當稱呼(家政4-1-1)

補充說明:認識同住與不同住的家庭成員姓名、生日、家庭成員的關係,進而能對家庭成員有適當的稱呼。

I-1-1-2 描述家庭對個人的意義與功能

補充說明:家庭對每個人的意義也許不同,但一般而言,家庭是家人間分享親密、資源、決策、價值,並許下承諾的組織。因此家庭提供個人愛與關懷、學習、生理及心理需求、保護與支持、休閒娛樂、經濟安全、宗教活動等功能,讓家庭成員能健康成長。

I-1-2-1 比較家庭成員間的角色、權利及責任(家政4-2-2)

補充說明:瞭解每一位家庭成員在家中的多元角色、權利及責任,並能比較這些家人的角色、權利及責任,進而能瞭解角色、權利和責任間關係密切、密不可分。以父母為例,父母的角色、權利與責任隨著子女的年齡而改變;以子女為例,小學四年級的大兒子(角色),相對於幼稚園的弟弟,父母將賦予小學四年級兒子較多的管理權限(權利),但也相對的要求他負擔較重的管理責任。此外,要強調此階段兒童能力所及的家庭責任,包括「對父母有禮貌、參與家務工作、關心體貼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保護自己身體健康、注意自身安全、不讓父母操心、謀求自我充分發展、學習跟人和諧相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端正品德、行為表現合適有禮、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等。

I-1-2-2 描繪自己的家庭,並從中探討不一樣的家庭型態

補充說明:可採用畫的或是說的方式,畫出或說出家庭組織、結構、樣貌,並從中探討多元的家庭型態,如雙親家庭、單親家庭、雙薪家庭、三代同堂家庭、隔代家庭、候鳥家庭等。

I-1-2-3 瞭解家庭的獨特傳統

補充說明:家庭的傳統包括飲食、衣著、慶典、節日等。例如,有些家庭的長輩生日一定要準備壽麵及壽桃,有些家庭則只準備蛋糕,有些家庭慶生用紅蛋而且每一顆紅蛋都要在自己的額頭上敲破等。透過活動設計,讓學生熟悉每一個家庭皆有獨特的傳統,並學習如何保留與傳承。

I-1-3-1 瞭解家庭成員的發展樣貌,並正向看待家庭成員(綜合1-3-5)

補充說明:家庭成員的發展樣貌是指家庭成員的身體、心理的發展。因此,舉凡家人的五官長相、身高、體重、膚色、語言、心智、動機、情緒、社會能力等皆是。當然發展不只是增加,也有可能是衰退。瞭解這些發展樣貌,方能正向看待家人的發展,尤其是正向看待長輩的老化。

I-1-3-2 瞭解兒童的家庭責任

補充說明:讓兒童瞭解此階段兒童能力所及的職責,包括「對父母有禮貌、參與家務工作、關心體貼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保護自己身體健康、注意自身安全、不讓父母操心、謀求自我充分發展、學習跟人和諧相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端正品德、行為表現合適有禮、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等。

I-1-3-3 覺察家庭轉變,並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家庭出現的轉變或逆境

補充說明:家庭的轉變包括可預期、不可預期的。不可預期的家庭轉變,包括天災、人禍,通常對家庭的衝擊較大,例如天然災害(如颱風、地震)、火災、父母離婚、父母失業、家人發生意外等。當不可預期的轉變衝擊家庭時,能以正向態度面對可能產生的逆境。

I-1-3-4 參與家庭活動,並省思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與家庭發展

補充說明:個人與家庭發展過程中,會經歷許多家庭儀式與活動,這些儀式與活動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些是中西方固有文化,有些則是家庭或家族特有的傳統。明顯受到中西方固有文化傳承影響的有特定家庭節日,包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以及家庭習俗,如婚喪習俗、生育習俗等。不同家庭的獨特傳統則包括約定每個月家庭成員聚餐一次、每個月開一次家庭會議等。透過這些活動的參與,瞭解家庭儀式與活動的獨特意義,從中學習文化與傳統,體會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發展。

(2) 關懷家人

I-2-1-1 關懷父母及家人多元的角色和責任(社會5-1-4)

補充說明:家庭成員在家庭內外因為和不同的對象互動而形成多元角色,又因著這些不同角色會有不同責任,需要家人的關懷、支持和體諒。

I-2-1-2 主動和家人分享生活點滴(綜合1-1-1)

補充說明:主動與家人分享學校生活點滴,如課業學習、同學相處、師生互動,或是上學放學路上的觀察與所見所聞等生活經驗。除生活經驗外也可以分享物品、玩具等。

I-2-1-3 關心和愛護家庭成員(健體6-1-2)

補充說明:熟悉並實踐愛家五到運動,適時表達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愛家五到運動如下:眼到-相視含情、耳到-傾聽會意、口到-鼓勵讚美、手到-擁抱支持、心到-關心包容。

I-2-2-1 透過分享愛、價值及傳統,以提供家人情感支持(健體6-1-2)

補充說明:每個家庭對家庭成員都有不同的情感表達與支持方式,例如有些家庭用言語直接表達、有些家庭用熱情擁抱、有些家庭用準備豐盛的餐點、有些家庭在網路科技產品上留言、有些家庭用家庭遊戲、有些家庭則用不斷的關心叮嚀等。每個家庭使用的方式雖然不同,但都是要表達對家人的關懷與支持。

I-2-2-2 使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

補充說明:以三、四年級學生能做到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與關懷。例如說出對家人的感謝讚美、寫卡片、留字條、問候、觀察家人的作息或身體狀況、看到並說出家人的特點等。持續熟悉並實踐愛家五到運動,適時表達對家人的關心與愛護。

I-2-2-3 與家人分享生活經驗(家政4-2-3)

補充說明:生活經驗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且包括心理與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包括心理需求、情緒(喜、怒、哀、樂)、感想、新知等,生理層面包括生理需求、成長的改變、以及病痛等。可透過各種方式與家人分享這些生活經驗。

I-2-2-4 參與家庭活動並與家人分享參與經驗(綜合2-2-3、家政4-2-5)

補充說明:家庭活動可以是非常多元,包括家庭休閒、家庭遊戲、家庭共讀、家務工作、家庭購物、家庭運動、家庭慶典、家庭參與社區活動、家庭參與志工活動,以增進家人情感、凝聚力、親密關係。

I-2-3-1 關懷家庭及家族中需要特殊照顧的人

補充說明:所謂需要特殊照顧的家人,通常是指幼小的小孩、年歲較大的長輩、生病的人等。例如瞭解幼小小孩的發展,就能對需要多些照顧的弟妹,不產生嫉妒;瞭解老化就能正向面對家中長輩;了解疾病就能合宜的照顧病人。

I-2-3-2 瞭解並關心家庭中可能的語言或肢體暴力,並採用適當的方法避免傷害(性別 2-3-8)

補充說明:所謂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舉凡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之言語、動作,或製造使人心生畏怖情境之行為都可能造成家庭暴力。而家人之間常以最直接的語言、肢體動作互動,因此可能在不經意間產生了語言或肢體暴力。萬一家庭中發生嚴重的暴力行為,可能要透過尋求協助,避免受到傷害。

I-2-3-3 主動關懷家族成員

補充說明:瞭解家族成員的年齡、工作、特質、背景、角色等,適時展現主動關懷。如家族成員的升學、就業、升遷、結婚、生育、老化、面臨困境等,都可以主動表示關心。持續熟悉並實踐愛家五到運動,適時表達對家族成員的關心與愛護。

主題軸II:家庭生活管理

(4) 家庭資源與管理

II-4-1-1 認識個人成長所需的家庭資源

補充說明:認識家庭中有哪些自己成長所需要的資源,如房子、食物、衣服、父母的照顧與關心等等,並瞭解資源是有限的概念,進而抱持珍惜與感念所擁有的資源的態度。

II-4-1-2 參與個人物品與玩具的購買

補充說明:透過參與個人物品與玩具的購買行為,了解金錢使用的概念及其意義,並從消費行為中建立節流與環保的觀念。

II-4-1-3 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補充說明:透過整理個人用品,完成個人在家庭中的工作,從小開始學習並培養責任心。

II-4-2-1 瞭解家庭資源的意涵

補充說明:瞭解家庭資源所包含的內容有哪些,以及家庭中的資源(如人力、時間、金錢及產品設備)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影響為何。

II-4-2-2 瞭解家庭日常消費情形

補充說明:瞭解一般家中日常消費包括哪些項目,如食、衣、住、行、醫療、保險等,學習節約的態度與行為。同時可透過實際參與家庭消費的討論,瞭解正確的消費價值。

II-4-2-3 瞭解金錢與物品的價值

補充說明:瞭解金錢與物品都有所謂的實質價值與隱藏價值,透過價值的澄清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有時一件事或一個物品的價值不在於它值多少錢,而是它所代表的一些情感、付出、回憶等所顯現出的無價意涵。如一個同學送的小禮物可能只有50元,可是所表達的是同學對你的祝福,重視你的生日,花時間猜想你的喜好與購買最適合的物品,這些都遠遠超過50元的價值。

II-4-3-1 熟悉如何運用個人與家庭資源(綜合2-3-1)

補充說明:瞭解家庭資源使用的各種方式,如以時間來換取金錢的消耗,儲蓄以為未來或不時之需,家人互相支持因應困境等。透過討論,從簡單的例子中,學習在有限的資源中,如何做最適切的運用以滿足個人或家庭的需求。

II-4-3-2 瞭解傳播媒體對消費的影響

補充說明:瞭解傳播媒體的特性(行銷的目的性)以及對消費刺激所帶來的可能影響。學習分析個人的需要而非想要,以減少傳播媒體對個人消費不當之影響。同時也對媒體訊息的正確性應有警覺性,以減少詐欺事件的發生。

II-4-3-3 瞭解與應用社區資源(家政3-3-4、自然4-3-3-1、綜合2-3-4)

補充說明:認識社區中有哪些資源,進而可應用社區資源減少個人與家庭資源的使用;或透過應用社區資源學習增加個人的社區參與能力,增進人際的互動;同時瞭解不同機構所帶來的多元功能,例如圖書館、運動中心、文化中心……等,除原有的功能外,其舉辦的許多相關活動,亦是個人及家庭可運用的社會資源。

(5) 家庭生活經營與管理

II-5-1-1 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生涯1-1-1、綜合1-1-3)

補充說明:瞭解並學習自己應該在每日的時間中完成分內事,如良好整潔習慣、能自己整理書包、能如期做完作業等。

II-5-1-2 參與家務工作

補充說明:學習主動參與簡單的家務工作,如餐前的放碗筷、餐後的擦桌子等,養成家人共同完成家庭事務的習慣。

II-5-2-1 瞭解並實踐家務技巧

補充說明:學習使用工具及運用家務的技巧,完成家務工作。如洗衣機、電鍋的使用,或是清理房間時應由上往下,以免地上先清好再清桌上時,把地上又弄髒……。透過觀察與分享每個家庭中的家務小撇步,學習有效率的執行家務工作,並透過主動幫忙家庭事務,分擔家人工作負擔,促進家人關係。

II-5-2-2 規劃、執行與檢討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生涯3-2-1)

補充說明:學習安排個人生活的作息,如一周中哪些天要上才藝課,學校課業應如何安排使其順利完成,個人臥房的清潔,以及個人所需的休閒應如何規劃於生活中,以具備對個人生活事物管理的基本能力,進而培養責任感與成就感。

II-5-3-1 瞭解家人作息,並參與規劃家庭生活活動(綜合2-3-3)

補充說明:瞭解父母或其他家人的工作特質,更清楚明白目前家庭生活作息原因,進而尊重與體諒家中個人生活作息的差異。透過瞭解家人的差異,規劃家庭生活的活動,以符合家庭成員的需求。

II-5-3-2 瞭解家庭生活和社區的關係

補充說明:瞭解家庭是處於社區中,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與社區息息相關。社區提供許多家庭所需的資源,如學習、醫療照顧、休閒、商店等,家庭也可以提供資源給社區,如參與社區活動、擔任志工等。

附件四

成功國小102年家庭教育活動

第1季(102年1月~3月)珍愛家庭季: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1

2/25~3/01

優秀「尋找家庭故事」寒假作業評選與展示

圖書館

2

3/27

家庭教育語文競賽

教師辦公室、506、301、401、302、402

 

第2季(102年4月~6月)慈孝家庭季: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1

4月

「珍愛家庭•以愛傳家」收藏家庭中的真愛故事圖文徵選

輔導室辦公室

2

4/30

兒少保暨性別平等宣導(一年級)

自強館

3

5/11

親職教育家長成長課程「家庭性別教育之推動–建立性別平權家庭模式」

校長室

4

5/10

慈孝音樂會

體育館

5

5/18

慈孝家庭楷模選拔與表揚

校長室、操場

6

5/18

當我們笑(孝)在一起

校慶主舞台

官方粉絲團網站

7

5/18

班親會—親師座談

各班教室

8

5/27

五年級青春期性別平等宣導三年級防治家庭暴力宣導

自強館

9

5/29

教師進修【性平議題實例分享】

自強館

10

6/8

親職教育家長成長課程「成功冏很大」

4F晨星樓視聽教室

 

第3季(102年7月~9月)代間傳承季: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1

9/2

畫我阿公阿嬤比賽

低年級教室

2

9/2

祖孫情˙快樂頌

體育館

3

9/2

新生家長座談會

視聽教室

4

9/13

親職教育講座「小學昇了沒」

視聽教室

5

9/14

親師座談會

各班教室

 

第4季(102年10月~12月)幸福婚姻季: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1

10/18

真愛 找麻煩

視聽教室

 

附件五

宜蘭縣成功國小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辦法

第一條

本校為輔導各級學校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建立正確之家庭教育觀念,增進國民家庭生活知能,以落實家庭教育諮商輔導,特依家庭教育法第十五條之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校對於有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學生之家長或監護人,應提供家庭教育諮商輔導之課程,以增進其家庭教育相關知能,協助其輔導子女改善行為。
本校應確實掌握有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學生、及其家長或監護人之家庭生活現況,並研擬推動家庭教育諮商輔導之優先順序、適當策略及籌措資源之計畫。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有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學生,指違反學校校規達記大過以上處分或經學校認定行為特殊之學生。

第四條

本校於發現有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學生時,應即通知其家長或監護人,並視其違規情節輕重,以下列方式提供家庭教育諮商輔導:
一、以電話進行家庭教育諮商輔導。
二、運用通訊方式提供改善之建議。
三、提供相關之書面或視聽資料。
四、派員至學生家中進行家庭訪問。
五、邀請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到校實施個案諮商輔導。
六、邀請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參加學校提供之家庭教育課程。
七、其他適當方式。

第五條

本校應提供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課程之內容及時數如附表。

第六條

本校應將有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之學生資料個別建檔,記錄並追蹤其家長或監護人接受家庭教育諮商輔導情形,檔案資料應妥善保管並保密。

第七條

本校提供家庭教育諮商輔導時,得結合學生家長會辦理,或請其協助輔導。

第八條

本校為發揮家庭教育功能,預防學生發生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並加強輔導措施,得請求醫療、衛生、社政、警察、少年輔導機關、社會團體協助輔導。

第九條

本辦法經家庭教育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成功國小提供家庭教育諮商輔導課程內容及時數

課 程 內 容

時數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重要概念

 

核心課程

親子支持、互動與溝通

 

 

 

 

偏差行為與協助

家庭支持(經濟、情感)

良好之親子互動

良好學習環境

家人溝通技巧

關懷與接納子女

子女之反社會行為

學校社區資源

子女交友情形

子女自律

子女對自己之行為負責

規律之生活

四小時

選擇課程

父母之職責

 

 

 

家庭氣氛之營造

 

 

 

家庭支持方案與資源

 

 

 

 

 

 

兒童身心發展

 

 

 

 

 

 

 

兒童之次文化

 

 

 

 

親子共學

 

 

重建家庭關係

 

傾聽與表逹

 

 

 

 

家庭危機處理

親職教育

正向對待自己之子女

子女管理自我之行為

孕育良好之生活與學習環境

一致與適切之管教方式

完整之家庭功能

良好親子關係

感情融洽之家庭氣氛

善用傳播媒體資訊

社會支援系統

舒緩社經壓力

學校安置系統

良好之親師關係

良好之社區環境品質

社區資源

兒童發展之需求

及早發現問題克服發展障礙

子女社會適應及自我調適能力

子女瞭解自我

發掘興趣與能力

發展自我概念

挫折容忍力

良好之生活適應能力

社會增強方法

社會行為規範

人際關係能力

學習良好之社交技巧

同儕參與

親子共讀之培養

家庭共同學習之概念

親子共學之方式、管道

促進責任行為減少非責任行為

增加家人相處時間

情緒管理

正向自我對話

拒絕的技巧

傾聽子女之心聲

接納子女之情緒

問題解決之能力

尋找相關團體協助

減少家庭暴力

家庭成員正確之道德觀念

婚姻諮商

四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