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節課,可以上什麼?
因為想要試試看,所以跟五年級老師換了一節課!
因為是試試看,所以這一系列的教學紀錄只是在累積能量。
~~~~~~~~~~~~~~~~~~~~~~~~~~~~~~~~~[@more@]
這篇課文是以自述方式寫的,全篇用了擬人的手法。
在看課文時,我看到許多數字,想到在說明文裡,會出現許多數字來說明。加上月初開團務會議時,聽到慧君老師談到某一課,請學生看真正的科普文,對照課文裡不屬於說明文的語句。
於是,我設計了一節課的寫作小練習。
抽出其中的兩段,請學生分組討論,將這些敘述改成說明文的寫作。
三人一組,分五組,其中有三組討論第一個段落、兩組討論第二個段落
先用第一句來舉例,讓學生清楚甚麼叫做說明的語句
(紫字:老師 藍字:學生)
我誕生於民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這句的”我”是甚麼?
森林小火車
阿里山森林鐵路
回到題目看看”高齡的森林鐵路”,所以這個”我”是小火車還是鐵路?
阿里山森林鐵路
“誕生”是人的用語,鐵路不會”誕生”,這裡應該改成甚麼詞?
出生
這也是人的用語
建造
這個不錯,套進去看看:阿里山森林鐵路建造於民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所以,你們可以這樣做:刪掉擬人化時用的人的用語、刪掉作者自己的情感想法
~~~~~~~~~~~~~~~~~~~~~~~~~~~~~~~~~~~~~~~~~
(ps.四開白板磁貼,加上蠟筆白板筆,很好用~)
完成後,將同一段落的放在一起看,用比較的方式來讓學生更清楚那些語句是說明文不會出現的。
至今已超過一百多年
今年已經超過一百年了
開創迄今一百多年了
這三句哪一句好一點?為什麼?
第一句
第三句,因為前面加了”開創”,而且用了”迄今”這個比較少人會用
剛建造時的長度才六十六點六公里
剛開始的長度才六十六點六公里
剛開始長度為66.6km
這三句哪一句比較好?
(學生想很久)
句子裡的”才”,比較像是作者的想法,應該要刪掉。
現在變成七十一點四公里
現在改成七十一點四公里
用變成還是改成?
變成,有點像是無中生有變出來的
改成是將原來的修改,所以用改成比較好
我有三條路線,一條是自忠線,改建成公路很快就夭折了
這句有沒有問題?
我~是誰?要寫”阿里山森林鐵路”
夭折,是人用的,要改
有一條路線有美麗的名字
美麗的是作者的形容詞,要刪除
這一組寫的:
之後建造了三條鐵路
第一條是自忠線,後來改建成功路之後就沒了
第二條為祝山線
最後一條則是眠月線
這組寫的方式很清楚,而且還用了”是” “為” “則是”換句話說,才不會讓文章單調,老師非常欣賞。
~~~~~~~~~~~~~~~~~~~~~~~~~~~~~~~~~~~
先說這組在討論時卡住很久,我過去看,發現他們對於要刪掉那些部分很猶豫。
於是我示範第一句
[我以前用的蒸氣車頭速度非常慢,在阿里山行走這麼多年,一直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慢」。只有這樣,才能感受這裡的樹木和鳥兒啊……….]
這一大句的重點在前面還是後面?
重點在{我以前用的蒸氣車頭速度非常慢},後面都在說明有多慢,感受又是作者的感覺也不需要留著
到這裡,就再讓他們繼續進行
這一大段其實只要找到重點句就可以,後面都在描述到底有多慢。
後面的會撞壁的那些形容其實是在講它特別的之字形軌道。
所以只要留兩句重點句即可。
~~~~~~~~~~~~~~~~~~~~~~~~~~~~~~~~~~~~~~~~~~~~
這次的教學,我有點在試探,看他們對說明文理解的程度到何處。
聽他們討論時,我很驚喜,他們在斟酌用語出乎我意料。
也發現他們對重點句不熟悉,這應該是我下次要加強的部分。